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的提出,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一項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將開啟中國以碳達峰、碳中和驅動整個能源系統、經濟系統和科技創新系統全面向綠色轉型的新時代。
從能源系統的角度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求能源系統從工業革命以來建立的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主導的能源體系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能源體系,實現能源體系的凈零排放甚至負排放(生物質能源+碳捕獲與封存利用)。資源型城市因其傳統產業基本為高碳排放產業,其碳排放達峰的壓力更大,火電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2%左右,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6%左右,水泥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電解鋁(火電)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左右,這都是受碳排放約束的重點行業。
如何加快突圍、實現轉型發展,這是每一個資源型城市面臨的重大課題。
以貴州六盤水市為例,作為“江南煤都”,現已形成以煤、電、鋼、材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但仍面臨著轉型困境,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優,工業產業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制造業占生產總值比重不到10%、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創新能力差距較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0.9%,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8.6%。
對于資源型城市而言,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是實現制造業大提升、大突破,推動煤炭資源從燃料向原料轉變。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數據,全球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2017年)中,制造業用能占比為12.4%,不到發電和供熱行業的一半。發展制造業,這是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工業附加值的現實路徑。進入“十四五”時期,六盤水市已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
資源型城市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以制造業的提升實現新型工業化,以制造業的突破實現全面轉型升級。
資源型城市要補齊工業短板、實現轉型升級、實現碳排放達峰,基礎在制造業,出路還在制造業。要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向高科技、高質量、高增值、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轉型,促進產業向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升級。
要強化以制造業為整體的組織領導體系,整合政策資源,久久為功、加以推進。同時,也要根據本地實際,選準幾個主導產業,全面優化“一長領銜”,構建以各級分管領導為“鏈長”,通過專班形式與專項政策為支撐的產業鏈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鏈,構建融合發展產業鏈譜系和路徑,推動制造業和服務邁向價值鏈高端,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要牢固樹立“以項目看發展”的理念,優化營商環境,著力儲備、開工、投產一批重大制造業項目。圍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確保每年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在建項目順利實施。加快搶抓后疫情時代產業轉移機遇,立足主導產業,千方百計把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引進來。要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創新鏈和資金鏈對接,培育形成一批專業化優勢顯著的“單項冠軍”企業。
要突出“畝均論英雄”導向,推動制造業布局園區化、園區產業集聚化、產業項目高端化;要聚焦首位產業,推動上下游企業向開發區集聚,推動開發區形成共生互補的產業生態體系。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賦予開發區相應的產業促進、人才引進、市場準入、項目審批、財政金融等經濟管理權限。要創新開發區績效激勵機制,探索實行聘任制、績效考核制、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用人和分配方式,激發園區活力。
要樹立支持制造業的鮮明導向。如支持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和基地建設,對創新成果給予獎勵,支持品牌建設,支持綠色發展。提供要素支撐,每年新增用地指標優先用于制造業,對鼓勵類制造業項目,給予更大優惠支持。落實電力市場改革政策,有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等。支持企業家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家的政治榮譽感和社會地位,支持人才引進和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