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經略海洋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涉及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等方方面面,為推動海洋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建設海洋強國的新征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重要論述的精髓要義,深刻認識蘊含其中的理論邏輯和思想脈絡,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
一、牢牢把握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國的精髓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海洋強國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際與國內等多個維度提出了一系列經略海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蓋了經略海洋的重大意義、戰略布局、任務目標、工作方法等。
(一)深刻認識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沿海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領域之一,發展海洋經濟對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海洋經濟涵蓋面廣,海洋產業包括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水利用、海洋裝備制造、海洋油氣礦產資源開發、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游等,開發利用潛力很大,開發任務也非常艱巨。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洋傳統產業加快提升改造,海洋新興產業動能不斷集聚,海洋經濟不斷做大做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海洋經濟規模偏小,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開發方式比較粗放,海洋傳統產業比重依然較大、新興產業培育不足等問題。這就要求必須瞄準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優化配置陸海資源要素,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不斷塑造海洋經濟競爭新優勢,不斷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深刻認識創新海洋科技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萍际堑谝簧a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海洋科技創新基礎上的,海洋科技創新與突破又對海洋經濟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既能推動海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又能催生新的海洋經濟業態,更能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爆發式增長。近年來,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現代航運技術取得新突破,深海極地探測取得新進展,一批科研成果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推動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向更加全面、立體方向發展。但總體上看,我國海洋科技仍存在明顯短板弱項,還有很多“卡脖子”技術需要突破,部分海工裝備關鍵核心技術被歐美壟斷、國產化替代率相對較低,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上風電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也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同時,海洋仍存在大量的未知領域需要進一步去探索。這就要求必須把發展海洋科技作為經略海洋的核心支撐,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瞄準海洋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明確技術突破重點路徑,努力突破瓶頸,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真正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深刻認識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海洋占據地球表面積的71%,是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調節器和能源儲備庫。海洋資源保護與海洋資源開發密不可分,隨著海洋開發空間的不斷拓展,人類活動對海洋的影響和壓力也在日漸顯現,海洋正面臨著生境喪失、海水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資源衰退等多元化的生態環境危機。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同樣不容樂觀,近海漁業資源幾近枯竭,海洋污染、海洋災害等環境問題頻發多發,特別是在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的大背景下,海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的獨特作用亟待發揮。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存儲于海洋中,并在海洋中循環。這就要求必須充分認識海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的重要性,將提升海洋碳匯能力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根據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合理配置資源要素,推動低能耗、低排放的海洋服務業、高技術產業以及海洋新能源產業發展,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四)深刻認識推動海洋開放合作的發展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海洋經濟是開放經濟,放眼未來,海洋開放合作正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盡管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動,海上復雜敏感的態勢依然存在,海洋領域的核心科技與重要海工裝備的國際合作受到諸多打壓限制,但開放是大勢所趨,海洋國際合作前景廣闊。這就要求必須牢固樹立開放理念,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海洋開放合作新格局促進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流與合作,建立通暢安全高效的海上運輸、物流、商貿大通道,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比翼齊飛。堅持國際化發展,積極推動涉海企業走出去,推進海洋國際產能合作,帶動涉海產業發展,加大海洋新興產業的國際合作力度,不斷拓寬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發展空間。深入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國際合作,推動實現海洋大數據共享,加大深海、極地等海洋未知區域和研究空白的合作研究力度。
(五)深刻認識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海洋可持續發展、海洋生態保護等領域面臨著全球性挑戰,如何減輕人類對海洋的壓力,推進海洋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可持續性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亟待構建全球海洋治理新秩序去破解。這就要求必須以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深刻洞察海洋發展趨勢和潮流,深度參與聯合國框架內海洋治理機制,提升國際海洋事務參與度,積極參與全球海洋的規則制定,主動設置議題,把中國方案轉化為各方共識和一致行動,擴大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展現大國責任擔當。積極搭建海洋合作平臺,推動與各國和國際組織建立開放包容、具體務實、互利共贏的藍色伙伴關系,圍繞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開展深度合作,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海洋問題提供“中國智慧”。
二、深刻理解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國的理論脈絡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把握海洋強國建設的理論脈絡,科學分析當今世界海洋發展趨勢,找準海洋強國建設的實踐路徑,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海洋力量。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海洋觀的豐富和發展
自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人類對海洋的認知和開發利用能力突飛猛進。20世紀初,一些西方國家依靠先進航海技術開辟海上航線、拓展海外殖民地、控制世界貿易、掠奪世界資源,先后成為盛極一時的海上霸主。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海上貿易在推動商品經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中發揮的作用,認為海上力量的強大對殖民主義國家的崛起十分重要,從哲學的高度和世界歷史演進的角度,對海洋與人類關系作出宏觀分析和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創造性地提出“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命運共同體”“藍色伙伴關系”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海洋觀,成為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向海圖強實踐的凝練總結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為維護海洋權益傾注了大量心血。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海防、維護海洋主權。改革開放之后,在加快推進海軍建設、維護海洋權益的同時,我國注重發展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業,推動沿海城市開放。1996年,海洋高技術被列為863計劃的第八個領域,成為我國發展高科技的重點;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布局逐步優化,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洋工作和海洋事業發展,將海洋強國建設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通盤謀劃、整體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皧^斗者”號極限深潛,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實現水深3000米的跨越,“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采可燃冰,一批涉海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不斷提升,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海洋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462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7.8%,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更足,經略海洋邁出堅實步伐。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海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民族是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得“魚鹽之利”,迅速成長為東方大國,《管子·海王》提出“唯官山海為可耳”,《論語》也有“道不行,乘桴浮于!钡挠涊d。從秦漢時期開始,東南沿海居民為抵御海潮入侵,建立了可以和萬里長城相媲美的千里海塘,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開發工程之一。唐宋時期,隨著指南針技術的成熟和先進造船技術的運用,海運業迎來了輝煌時期,溝通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日漸繁華。元朝時期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明朝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遠航南亞、東非,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中華民族在人類走向海洋這一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作出了艱辛探索,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形成了風格鮮明的傳統海洋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洋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中國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就是希望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推動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進海洋福祉”。這一系列重要論斷既是對中國古代開發利用海洋經驗和教訓的深刻總結,又為我們在新時代經略海洋注入了鮮明的中華文明特質。
三、新時代新征程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國的著力點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海洋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必須立足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進程,充分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對海洋強國建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做到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一)立足新發展階段,研判海洋發展新趨勢
要向前看,以戰略眼光精準把握時代特征和發展大勢,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立足海洋科技、海洋產業發展前沿謀劃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資源開發,積極促進海洋數字經濟、共享海洋經濟等蓬勃發展,不斷煥發海洋經濟的生機活力。要向后看,系統梳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洋經濟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對海洋產業結構、市場規模、開放程度、政策供給等進行全方位分析,作出科學研判,同時深入挖掘海洋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和鮮活素材,進一步凝練升華,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涵,不斷汲取建設海洋強國的前行動力。要向內看,堅持陸海統籌,樹立大海洋、大空間、陸海一體的現代海洋思維,統籌陸海產業規劃、陸;A設施建設、陸海產業要素配置,形成陸海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要向外看,堅持胸懷天下,拓展全球視野,瞄準全球海洋科技發展前沿,將經略海洋放在世界發展格局中通盤謀劃,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在開放包容、具體務實、互利共贏的藍色伙伴關系中推動國際海洋合作。
(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謀劃海洋發展新布局
牢固樹立創新理念,持續強力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不斷把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實現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牢固樹立協調理念,扎實推進陸海統籌,推動陸海資源的互補、海陸產業的互動、海陸經濟的一體化。牢固樹立綠色理念,創新發展海洋生態經濟,瞄準全球海洋高端產業發展領域,推進藍色碳匯發展,重點推進海洋綠色新興產業發展。牢固樹立開放理念,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立通暢安全高效的海上運輸、物流、商貿大通道,搭建海洋國際合作平臺,促進資金、技術、資源、人才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推動國際海洋產能合作。牢固樹立共享理念,強化海洋意識,增強經略海洋意識、陸海統籌意識、海洋環保意識和海洋安全意識,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濃厚氛圍。
(三)融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海洋發展新優勢
構建新發展格局,海洋經濟大有可為。從海洋資源看,作為未來全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之一,需要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海洋資源開發保護水平。從海洋科技看,需要瞄準世界海洋科技前沿,通過科技創新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在關鍵領域和“卡脖子”問題上下大功夫,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真正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腹地經濟看,海洋經濟與傳統陸地經濟的聯系空前緊密,內地省份有通過海洋通聯世界的現實需要,有發展海洋相關產業的積極意愿,這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縱深和支撐。從國際合作看,與國際海洋新興產業相比,國內強大的“全鏈式”制造能力是保障海洋新興產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實現規;幕A,能夠很好地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四)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展現海洋經濟新作為
進一步深化海洋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海洋產業發展新路徑、新空間與新模式,引導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領先的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進一步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對原有海洋產業體系中的產業鏈、價值鏈進行重組和拓展,推動實現海洋產業基礎高級化、供應鏈現代化、價值鏈高值化、生產方式智能化和生產過程綠色化,進而提升海洋產業競爭力。進一步集聚海洋經濟發展動能,加快培育海洋裝備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涉海分享經濟、涉?缇畴娚、海洋金融等海洋新產業、新業態,推動海洋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斷塑造向海圖強新優勢。
四、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指引,扎實發展海洋經濟推動建設海洋強國的山東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海洋經濟發展高度重視,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山東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努力在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中走在前,在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中走在前,在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中走在前,探索走出了一條“科技引領、陸海統籌、改革推動、合作共贏、人海和諧”的向海圖強新路子。
(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打造建設海洋強省的強大引擎
港口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在帶動相關產業形成產業集群、促進產業一體化、加強對外聯系交流、輻射腹地經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港口融合,把港口作為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2019年山東省對沿海七個港口進行整合,組建山東省港口集團,對內深度推進港口間融合,對外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不斷提升港口建設水平,推動資源有效配置與合理利用。成立四年來,山東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一年跨過一個億噸臺階,整體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港口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口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疏港高速公路、疏港鐵路、管道,強化港口與鐵路、公路、內河水運等樞紐的有機連接,提升港口輻射帶動能力。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加快推進沿黃地區智慧陸港與海鐵聯運大數據中心建設,強化港口與腹地城市互動,打造黃河流域最便捷出?。加快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大力發展海運服務業,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港口服務和監管的深度融合,加快發展航運金融、船舶和航運經紀、海事仲裁、船舶租賃、船舶交易、電商服務等中高端航運服務業,加強海運企業引進合作,培育國際化的大型海運企業和碼頭運營商,打造世界一流航運品牌,促進游輪經濟發展,實現國際郵輪港跨越式發展。
(二)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培育海洋優勢產業集群
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既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又包括海洋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還包括海洋服務業的充分發展。山東做強做優濱海產業、近海產業、遠海產業、深海產業,形成海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培育具有山東特色、優勢鮮明的產業集群。重點是著眼海洋發展前沿,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船舶等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涉海產品及材料制造業,布局推進海水淡化項目,超前布局研發海洋礦物新材料,推動涉海高端服務業與海洋環保等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擴容倍增,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同時,以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推動海洋漁業、海洋食品、船舶裝備制造、海洋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煥發新生機。樹立大食物觀,加快建設海洋牧場、漁港經濟區,挖掘深遠海潛力,建設“藍色糧倉”,推動海洋漁業提質增效,提升海洋制造業競爭力,發展濱海旅游新業態,實現濱海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三)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推動海洋資源循環利用
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在開發利用海洋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抓住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機遇,推動海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動海洋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爭創國家藍色碳匯開發試驗區,探索地方藍碳交易市場建設,建設一批海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推動海洋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向著有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海洋環境的方向轉型,著力推動海洋開發向循環利用型轉變。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嚴格落實生態紅線管控措施和海洋生態補償制度,實施“流域—河口—海灣”污染防治聯動機制,推動海灣治理、重要河流入?谥卫、海岸線整治修復等,有效防范各類海洋災害風險。完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尊重自然規律,以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使經濟社會發展與海洋資源、生態環境相適應,嚴格控制海洋開發強度和規模,加快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推動長島國家海洋公園建設,加快形成海洋開發空間格局。
(作者: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袁紅英,本文發表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2024年第1期)
|